logo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公告:
上影新闻 >> 返回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上影新闻 > 正文

上影股份院线、地产、互联网、游戏、电商等行业代表谋跨界发展

更新时间:2015-04-29 14:45:08点击次数:9914次字号:T|T

2015年4月29日  东方早报 

        记者 陈晨

 

      正在紧密筹备推进IPO的上影股份于4月28日正式公布了战略发展规划,以“战略研讨会”的形式首次向业内同行展示了这家传统国有“电影巨头”的发展规划。未来三年,上影股份将遵循“IP化、国际化、资本化、现代化”的理念,以“发行优先”为战略主导,将传统的院线业务与资本运营协同,拥抱眼下各家都在提倡的多方跨界融合的“互联网+”时代。


  参与研讨的包括商业地产公司、互联网公司、游戏公司、票务电商网站、传统院线等多方面行业代表,在上影股份发布自身发展规划之后,各行业都提出了互联网时代在电影产业方面实践的可能性。


  

       拥抱互联网是必需

  但电影院仍是主要阵地


  2014年,中国电影票房达到296亿元的背后,另一重重要的意义在于,中国电影第一次在票房增速上超过了银幕增速,观众对电影 “黏性消费”需求的上涨,使得中国电影的票房不再靠银幕数量拉动。这样的结构变化直接导致了电影产业生态的转变。而以用户为核心的产业转型,恰与“互联网思维”的核心相吻合,这也是为什么近年来互联网公司频频涉足电影产业,并且能够获得显著收效的原因。


  互联网行业对电影产业的冲击和影响已经在不长的时间内成为了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一面是互联网公司介入电影,甚至开始推出为互联网媒介定制的电影,关于“未来电影院最终要消失”的说法也越来越多被提及。而在上影“做局”的这场研讨会上,在场数十家公司基本达成的共识是,观众愈加注重观影体验,未来电影院仍是电影产业最重要的“端口”。


  格瓦拉总裁刘勇作为“电商”,强调的却是“产业中电影院的核心位置”,他认为在整个产业中最核心的一环是影院,甚至因为出于对院线资源的重视,互联网票务公司多年来始终无法掌控议价权。“用户还是要去电影院,这是在竞争中最核心的环节。”


  百联股份总经理李国定则以全国各家商场综合体的运营经验提出,“过去购物中心65%是商业,35%是其他配套,现在购物中心的业态分割已经发生了变化。今后购物中心建设中,会更多考虑影院带来的核心价值。”浙江时代院线总经理伍少康则干脆提出,“未来可能是造一个电影院,就电影院为出发点引入商业到电影院里面。”


  对于上影来说,自身院线资源的现有优势将继续得到强化,上影股份总经理张丰在会上透露终端,目前在美国最先进的270度“沉浸式观影”的设备目前上影已经引进,6月会在上海影城率先安装。


  而拥抱互联网的另一种新生态由阿里影业提出,总经理张强在会上发言,“电影圈说到BAT就像狼来了。不是来抢蛋糕,而是来做大蛋糕。”张强总结了电商未来将会对影院经营、发行渠道和融资模式带来改变。张强的预计是未来五年内,中国电影产值能产生2000亿元,“三分之一票房,三分之一衍生品,三分之一付费点播。”而阿里巴巴的电商体系对衍生品有非常好的优势,“我们正在打造一个新的商业体系,把电影院作为电商的购买场所,电影院作为零售商也能够获得极大利润。”同时,互联网将有望打破原本电影融资难的格局,娱乐宝之前小试牛刀,就为一部电影在5分钟“众筹”了3000万。


 

  IP将会成为主流

  90后将成为“定制”核心


  过去一两年是“IP电影”这个概念在中国电影市场上“走俏”的一年,无论流行的青春小说、校园民谣、网络游戏都成为了IP改编的热门而络绎不绝。


  “IP的力量,对票房的贡献力超过明星,而且更稳定。而以IP为核心做大片的好莱坞,甚至没人在乎系列中某一部的导演是谁。只有这样的电影,未来才能解决中国电影长期存在的"为谁打工"的问题。”张强说。


  普华永道分析师在综合多方数据统计中得出的结论是,过去10年中,全球票房前20都是“IP产品”。现场在座的各家公司也一致认同的未来IP电影的开发将会成为电影产业的主流。IP电影所对应出口是粉丝经济。张丰直言,“互联网时代的影视产业是用户为唯一导向,分众时代已经到来。”


  从2009到2014的5年间,中国电影观众的平均年龄从25.7岁下降到21.7岁,90后已经成为最核心的观影群体。“过去几年业内人士常说看不懂电影市场,因为电影市场面向的一群"非理性"的人群”,致力于电影营销的伟德福斯CEO郑珣表示,“ 90后、小镇青年、网生代,构成了观影人群的主流。三四线城市观众观影人群,是未被电影市场教育教育的观众;网生代习惯了碎片化的信息传播。因而原本的亚文化已经冲击到主流文化,形成独特的价值观和语境。”而作为产业的电影,也必然为此做出调整,更多的“量身定制”将大行其道。


  在上影此前公布的出品片单中,《盗墓笔记》、《法门寺密码》、《华胥引》等IP赫然在列,上影集团下属的美影厂同样拥有黑猫警长、孙悟空、葫芦娃等极具商业价值的IP。


  除了在电影生产前端的制片产业外,电影的发行环节同样会因为90后成为主流而发生改变,“大数据时代将重新定位发行,一切都要以用户为核心。”张丰说。


  尽管眼下对于互联网和用户群迅速转变给电影市场带来了冲击,也带来的看似除连年增长的利润之外许多并不算积极的影响,张强对此表示乐观,“未来5年内,中国电影市场会天反复地变化,尽管今天看来有很多问题,但这是属于青春期孩子的问题。浮躁、不稳定但充满活力,有极大的发展和完善的空间。”

  上市后

  上影将“突出发行优先”


  大多数时候,上影总在重复地提及自身的优良传统和上海作为中国电影发祥地的悠久历史。而昨天作为一场“上市前的预热会”,上影将眼光投向更长远的未来。张丰表示,未来上影将发掘自身品牌价值最大化,成为一家“新公司”。


  上影集团从2010年开始计划上市,之后因为各方面原因搁置,其间华谊、光线等影业公司相继上市,也的确让业界见证了这些公司资产业务规模得到大规模提升。在当天举行的“上影市场战略发展研讨会”上,上影股份发布了酝酿已久的战略发展规划。根据规划,上影股份将以“突出发行优先,完善市场布局”的策略,打造“发行生态环”。


  张丰在会议中重点阐述了“发行优先”的战略意图。“纵览全球影业,好莱坞六大发行公司市值和影响力居首,其成功原因在于通过发行达到了公司的规模化和全球化。不同于对传统发行业务的理解,未来上影要围绕"消费者黏性"这一核心,打通营销、院线、票务、点播、游戏、社交、衍生品、金融产品等各个环节,创造属于自己的"发行生态环"。”


  张丰认为,从传统中国电影产业分析,内容为王或渠道为王都被证明了其价值。然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电影产业复合化,使传统的发行业务重新焕发出了无限可能性。除了业务拓展前景充满想象力外,发行业务的轻资产性也使其具备更高的利润率、更快的发展速度与更持续的成长性。


  上影集团总裁任仲伦感叹,“10年前,上影最穷的时候提出了做全产业链完整布局的理想。10年间上影的资产增加了100多亿元,但因为历史条件和历史负担的牵制,历史惰性的影响,在新兴领域的发展有所局限。”上市后的上影将全面发力,去行政化的体制改革也将大大减轻上影的负担,为企业带来活力。


  目前,上影股份也正在积极推进IPO进程,计划尽快登陆A股市场。消息显示,随着证监会新股发行审核提速,上影股份有望在今年国庆前后完成上市。


  不过,现场各领域的业内人士都对上影提出了期待,“上影出身正统,眼下通过上市打好资金基础,而更重要的是吸引力,除了资金估值,还是要拿出好的作品和故事。从渠道建设反哺内容生产。”负责上影上市事宜的中金公司投行部董事总经理周家祺说。

东方早报 (编辑:shfilm)


联系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漕溪北路595号上影广场C座

邮政编码:200030

总机:021-33391000

传真:021-33391001

投资者热线:021-33391188

电子邮箱: sygf@sh-sfc.com